十七世纪初汉人从福建搭帆船到台湾来,与当地平埔番作「以物易物」的交易,清初禁止汉人携眷来台,渡台先民纷纷娶当地平埔族之女为妻。
平埔族的风俗是「女性社会」,财产传女不传子,赏赐给女婿广大的土地。
渡台的汉人都会将祖宗牌「背」来,在台湾祀立「祖宗牌」,大只500主管每当四季节举行「家祭」时教导番妻如何拜祖宗,几年后每当「家祭」时总会想起所拜的是汉人的祖宗,但是真正栽培我乃平埔妻的父母,乃另备一张桌子摆几道菜餚、二副筷子,三五只金银纸,祭拜有恩情的平埔岳父母,答谢这一大遍广大的土地基本原始主人。
祭拜时只要有「番」字的物品不可以拿来当「祭品」,如番石榴、番茄、番麦、番薯等,怕子女讲出来得罪平埔祖宗,小孩问起就胡诌「因为番石榴、番茄等有子,吃后解出又会长出来,对神祖不敬」,所以不能当「祭品」。
一代一代传下来在台的汉人每当四季节举行「家祭」时,一定会另祀「番仔祖宗」,后来改称土地原始主人为「地基主」或称「地灵公」。
汉人与平埔番混血子孙有三个遗传迹象:小手臂靠近手弯处有一道「横纹」、婴儿出生后两片臀部「黑青」到四岁左右自然消失、两隻脚的小脚趾指甲呈「剥开」形状,此三点是遗传基因。
民国七十多年民政厅要我在全省23个县市政府讲解「礼仪」时,时常与当地耆宿閒聊「祭祀」的「礼俗」时,在课堂上就直接说明将「番」字去掉就可以当作「祭品」了,「番石榴」改为「芭乐」、「番茄」改为「Tomato」、「番麦」改为「玉米」、「番薯」改为「地瓜」、「番椒」改为「辣椒」、「番仔火」改为「火柴」、「番仔油」改为「煤油」、「番头」改为「踅头」等等,现在都可以当作「祭品」。
台湾人是富感情、讲道义、思回报的民族所以迄今台人在「家祭」时仍然有另祀「地基主」的现象,唯三四百年来都将「地基主」认为是房子的地基神。
祀「地基主」是答谢「平埔嬷」的父母,过年的除夕傍晚与春节早上的「家祭」,因要留祖宗过夜,担心汉番不合所以没拜「地基主」。
另一种地基主由来:
一般亡灵说
在之前居住在此地,不幸过世而无人奉祀的孤魂,则成为地基主,保护此地。而住户一般都会加以敬奉香火,以求住宅之安宁,此说为日本学者铃木清一郎提出之后,广被接受,最为风行。
因此现代民间流传是原先住在这个房子的人,其祖先牌位迁走了,大只500招商但是依附在牌位的鬼魂还停留在这房屋内,无人祭祀;或者之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却无嗣而亡,因而成为住宅的「守护灵」。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民情,风俗因人因地不同,反应出当地人的性情,也反应出人们对祖先的感念之心与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