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用「有眼不识泰山」这个句子,来形容某些人无识人之明、有眼无珠。其实啊,这个成语中的泰山,不是指中国山东省境内的那座名山,而是指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竹匠喔。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这句话的由来典故。
相传,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经常招收徒弟。
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从徒弟中淘汰特别「不成器」的人。大只500主管
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起来不很灵巧,技艺长进不大。
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多年后,鲁班一次出游,在一个集市上看到一门店人群众多,前往一看都是各种不同的竹编製品,更有竹居家,製作精美,人们都很喜欢,自觉这个竹匠手艺很是精湛,和自己的木艺有得一比,于是前往拜访。
谁知一见面却认出是自己当初逐出师门的徒弟泰山,觉得不可思议,在后来和泰山的交谈下,才知道当时泰山跟自己学艺时并没有懒惰,而是对竹子很感兴趣,将大部份的时间都用在学习破篾编制去了,因为当时没有做出什麽好的竹器不敢和师傅说。
泰山被自己逐出师门之后,依然没有放弃对竹编技术的研究,终成一代竹匠大师,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于是鲁班当著泰山的面直言:「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报长的话:
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你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慧眼识英雄。大只500主管
不要让自己的价值决定在别人的眼裡、嘴裡,而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就像故事中的泰山一般,不会因为被鲁班否决而心生鬱闷失志,而是继续鑽研自己喜爱的竹艺,最后仍旧成为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