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彭宇案:一位老人在街上摔倒并受伤后,彭宇冲上前去将她送到医院,并给予200元作为帮助。
但老人最后在法庭上状告是彭宇将其撞倒。
法庭最终判决为老人应得4万补偿费用。法官认为,彭宇给老人的钱就是其将人撞倒的证据大只500登录页面
(法官最著名的一句话问话是:不是你撞的你为什麽要送她去医院?)。
中国人说,救人好比一场豪赌,赢了的就只是平安无事,而输了的就可能倾家荡产。
因南京「彭宇案」纠缠而成的心结,宛如病灶,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潜伏于人心,顺势应景不时发作,既是道德滑坡的标志,还是诸多缺德行为的遮羞布和挡箭牌。
中国人之所以冷漠,实在是对事实人情做权衡之后的无奈抉择,可见社会的冷漠,本质上与法律有莫大关係;法令的见解,更是民族素养之呈现。
南京法院选择性的使用这种流氓做法---有罪推定!
彭宇案中,彭宇根本无法证明自己无罪,但法律也根本无法证明彭宇有罪,在这时候,法院看似帮助了那位老人,维护了弱势一方的利益,但此次的“有罪推定”持续的在社会发酵,一定程度上,你能说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社会人们的自私冷漠 是不是被政府、被法律逼的?
布鲁塞尔法院的判决:历史影响力的判决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出现一个案件:一名女子在半夜不慎掉下露台受重伤,一名男子路过时候发现了伤者,这名男子洗劫了毫无反抗能力的受伤女子,然后又不忍女子伤重而亡,于是报了警后离开。
但事件的经过,被附近的监控摄像头拍摄下来,于是员警成功的抓获了这名男子,并予以起诉!
最后在经过长达四周的激烈辩论和商讨后,法庭做出该男子无罪释放的判决。
当时法官给予的判决宣言是这样陈述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脆弱和阴暗的一面,对于拯救生命而言,抢劫财务不值一提。
虽然单纯从法律上说,我们的确不应该为了一个人的善行,而赦免其犯下的罪恶,但是如果判决他有罪,将会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极度负面的影响!
我宁愿看到下一个抢劫犯拯救了一个生命,也不愿看见奉公守法的无罪者,对于他人所受的苦难视而不见!
所以从表面上看,今天法庭不仅仅是单纯的赦免了一个抢劫犯,更深远的,是对救死扶伤的鼓励,是对整个社会保持良好风气的促进传承。
中国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麽你送她去医院?
比利时法官:我宁愿看到下一个抢劫犯拯救了一个生命,也不愿看见奉公守法的无罪者,对于他人所受的苦难视而不见!大只500登录页面
以上两则的论点,您觉得呢?
报长的话:
法律决定人民的道德底线,制度决定人民的行为与思考模式。
一个国家的法律底线在那,人民的道德底线就在那,一个国家的政策制度,影响人们的行为与思考的模式,就像 学习电子报第74期所分享的十个哲理故事当中「分粥的故事」,不一样的制度,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有问题的往往不是人,而是制度,因为制度决定了人的行为模式。
像候选人开政见空头支票,当选后即使没有实现政见,也没有关係,就导致每次选举时,候选人拼命开支票,也不管其政见的实施是否有困难,反正选票先骗到手再说。
像社会随机砍人的案件变多,也是因为凶手知道杀人不会判死刑,内心底气足,砍人时内心没有顾虑,更敢出手随机砍人。
像有精神疾病杀人无罪,社会就开始出现一堆精神疾病患者胡乱杀人的案件。
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大多数时间精神状态其实都是正常,因为除了自己拼命自制外,也会定时吃药控制。
但当法律对有精神疾病患者,杀人的案件给予宽容对待时,少部份精神病患者即使在精神意志正常下,只要不顺他意,他也会随意砍人,因为他清楚知道精神病这个保护伞赋予他杀人无罪,有精神病就等同有了免死金牌。
更甚者,有些精神正常的人会找不肖的医生开精神疾病证明,用以脱罪,这也都是因为法律对精神疾病患者宽待才会衍生出来的行为模式。
彭宇案是发生在2006年,法官的判决在当下或许感受不出对社会的影响,但在如今2020年再反看大陆这14年来,碰瓷案件变多,人情味变淡,看到跌倒受伤不敢上前帮助,不是人民变得没有爱心,而是害怕对别人的善良,变成一把砍死自己的刀。
如今的台湾也是,废死、杀人犯逃过死刑、精神病杀人无罪等判决,也正一点一滴的腐蚀掉人民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