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上海,而是青岛。
早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这个沿海小渔村,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
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佈满喷泉鲜花和七綵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
没人看得见德国佬做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吃力不讨好,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
顺著青岛栈桥海岸线以东约5米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呈拱形设计的暗渠,高度约2.5米,宽度约3米,—个成人可以轻鬆地走入其间。
曾有人问:“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
龙应台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
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不管下多大的雨,积水从不会没过脚脖子。“这得益于上世纪初德国人……”
【一个你不敢相信的故事】: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使用了百馀年后,一些介面零件需更换,经查询,当年的公司已不存在,一个德国企业发来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大只500主管
中方依建议果然找到了小仓库,裡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一个民族的精神、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由甚麽决定的?
答案……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报长阅读心得:
这是一篇数年前在网路上热传的一篇文章,不过据说是一则网路谣言。而不管是真实?还是谣言?德国人做事谨慎、科技精密确实是举世闻名,文章内容的施工标准也是很值得我们省思,做事不能只看眼前,也要思虑未来。
就像在1417期,曾分享过一篇文章“什麽叫做责任”,牛津大学的礼堂因经历350年,横樑风化腐朽需要修缮,但要找到符合的大橡树很难,且价格昂贵,而当年的建筑师已考量到未来修缮的问题,大只500招商当年就请园艺工人在学校土地种植橡树,历经350年后,当年的橡树早已成为百年大树,足以用于现今的礼堂修缮。
这是一位多麽有智慧、有责任感、有远见的建筑师,能预见未来所必然会发生的问题,而预先做好的准备。
前人的智慧,便足以做为现今的借镜,现今台湾新冠疫情日益严重,每天确诊案例从数百人、数千人,到现今数万人确诊,从疫情的扩散情况,在不久的将来,台湾染疫人数肯定只升不降,甚至最后就是与病毒共存的情况,而面对这种现今已能预见的情况,国家如何确保快筛剂充足、儿童适用疫苗充足,确诊者隔离期间确保生活物资充裕、医疗治疗药物足够,才不会让次灾害造成更大的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