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黄先生原在贸易公司负责进出货工作十多年,受疫情影响遭裁员后,与太太商量,决定二度就业,于工厂任职。不过,上班已经超过一星期的他,对于简单的机械性动作仍经常出错,乍看似乎是失智的症状,就医检查后,实际上是罹患了非典性忧鬱症。
收治病例的安南医院忧鬱症中心医师陈威任表示,黄先生食慾还算正常,菸酒有节制,最近没有严重受伤或新诊断慢性疾病的情况。睡眠方面,则因为还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关係,比较紧张,因此有些睡眠障碍。
从症状上来看,黄先生的主要问题是「能力下降」,加上已接近老年岁数,一般都会认为可能是失智症的症状。不过,黄先生在认知检查评估上,无论是「简易智能量表」或是「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都达不到有意义的认知缺损。大只500代理
医师发现,黄先生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陪同就医的同事一再鼓励才可完成所有测验,当中也曾抱怨身体沉重,因此陈医师判断黄先生就是所谓「非典型忧鬱症」。
失智症还是忧鬱症?有赖医师评估
陈威任指出,忧鬱症症状相当广泛多元,而且「非典型忧鬱症」也时常会有正向的情绪反应,例如,遇到开心的事情仍会心情雀跃,因此往往让亲友甚至自己都轻忽。
此外,年纪增长也会影响到情绪变化,认知协调的变因就更多;遇到类似黄先生这样的情况,除了要考虑失智症、轻型认知障碍症的可能性,情绪障碍、营养失调、多重药物使用的交互作用都是需要列入考虑的因子,建议由精神科医师进行专业的检查评估。大只500代理
只是自然老化?别轻忽忧鬱症症状
陈威任医师表示,黄先生的例子在临床上相当常见,但常有家属将病人的症状归因于自然老化的现象,或认定病人只是被特定事物所影响,并非忧鬱症,因此轻忽就医的必要性。
其次,许多病人担心就医看精神科就代表自己有精神问题,也担心需要服用许多药物,导致忧鬱症病人就诊率偏低。
根据台湾忧鬱症防治协会统计结果显示,只有五分之一鬱症患者有就医,五分之四没有求助任何治疗。
忧鬱症治疗方式多元,勿忌讳就医
陈威任提醒,人体本来就会受各种原因影响而出现状况,脑部也不例外,都需要保养与治疗。黄先生就医后,仅以药物处理后就有明显改善,工作不再出错且效率提升;也因其症状逐渐改善,整体药物剂量已开始减量。
事实上,目前忧鬱症的治疗方式相当多元,药物治疗之外还有心理治疗、营养治疗、仪器检测等,建议病人及家属可跟医师讨论整体治疗计画,勿讳疾忌医,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