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守护者 》真相是最强武器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 I should not hesitate for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美国第三任总统Thomas Jefferson
我第一次得知《 新闻守护者 》(Mr. Jones)这齣2019年的电影,其实于两个月多前,当时看到日本版的海报很特别。日本竟然比香港更早上映,发行商把它翻译作《赤い闇 スターリンの冷たい大地で》,意思是「赤色的黑暗 在史太林的寒冷大地」,海报印著大大个共产党标志,就连日本版网页(http://www.akaiyami.com/)的浏览器分页图案都是共产党标志。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齣关于记者的电影,香港和台湾发行商分别翻译作《新闻守护者》和《普立兹记者》,明显是用另一个角度去看这齣戏。
对我来说,《新闻守护者》是我观看过最震撼的一部记者题材电影,比讲述天主教性侵案的《焦点追击》(Spotlight)、五角大厦文件泄漏事件的《战云密报》(The Post)、影射安倍晋三丑闻的《新闻记者》更令我印象难忘。《新闻守护者》很有深度,我们至少可以从主角Mr. Jones的传奇故事、新闻自由和苏联高压管治几个角度去讨论这齣电影。
电影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讲述1933年,年轻的英国自由身记者Gareth Jones(James Norton饰)在访问完希特拉之后,打算独自前往苏联访问史太林,调查粮食生产数字的疑点。成功到达莫斯科之后,他再冒险到乌克兰,发现苏联一直隐瞒的大饥荒……
(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
Gareth Jones的确是一个传奇人物,电影对他的生平未有太多著墨。翻查资料得知,21岁的他毕业于英国威尔斯大学,修读法文系并以一级荣誉毕业,随后他再到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修读法文、德文和俄文,毕业后于剑桥大学教书。24岁的时候,他开始担任自由身记者。25岁的时候,他担任前首相David Lloyd George的外交事务顾问。金牌大只平台
1933年,Jones成为了首位登上希特拉的飞机访问希特拉的外国记者,并预言纳粹党会侵略欧洲,被英国人取笑,电影都有交代这段的事蹟,不过就未有讲述原来Jones早在1930年和1931年就已经两次到访过苏联,并匿名于《泰晤士报》报导过乌克兰饥荒事件。
电影所描述的故事其实是他第3次的苏联之旅,返回英国后再实名揭发乌克兰大饥荒。他一直在玩命,在年满 30 岁的前夕,Jones于满州国做採访时遭到谋杀,怀疑与苏联有关。这令人联想起现在俄罗斯也派人暗杀反对派甚至身处外国的间碟,原来八十多年来都没有改变过。金牌大只平台
赌上生命换取真相
电影大致分成三个部分,前段讲述Jones从英国前往莫斯科并遇上普立兹奖得主、《纽约时报》记者Walter Duranty(Peter Sarsgaard饰)及其助手Ada Brooks(Vanessa Kirby饰),了解到外国记者被困在五光十色的莫斯科玩乐和工作,根本无法调查真相;中段好像特务片和雪地求生片,拍得引人入胜、震撼难忘,Jones偷偷抵达乌克兰,目击大饥荒人食人,冰天雪地再加上欠缺食物,他差点死去;后段围绕Jones返回英国后,大部份人都不相信他在乌克兰的所见所闻,《纽约时报》更发文力撑乌克兰没有饥荒。
两位记者Gareth Jones与Walter Duranty是两个鲜明的对比,前者热血英勇,为了寻求真相不惜赌上自己的性命,后者已经被权力、物质和女色腐化,成为了苏联的宣传工具,更促成了美苏建交。台湾戏名《普立兹记者》改得巧妙,向没有赢得过普立兹奖的Gareth Jones致敬之馀,又在嘲讽Walter Duranty,因为曾写文否认乌克兰饥荒的他的普立兹奖最终也没有被褫夺,还活到73岁才去世。
这又令我联想起早前有一套关于北韩的纪录片电影《洗脑游戏》(The Propaganda Game),提及北韩政府收编了一些外国人,让他们在平壤生活,展示最好亦是最假的一面,证明北韩没有饥荒、国运昌隆。
《新闻守护者》的Ada Brooks与George Orwell两个角色设定十分有趣,亦令我们知道原来当时英国和欧美有「左胶」相信苏联能够改善民生,有英国工程师甚至到莫斯科工作。最终,Gareth Jones改变了George Orwell,启发他撰写《动物农庄》和《1984》。加插George Orwell这角色,令电影层次变得丰富。
历史总是如此相似
独裁者害怕记者和新闻自由,因为他们明白到真相是比枪炮坦克更强的武器。只有掩盖真相,极权的谎言管治才能够继续维持,所以任何企图质疑官方说法的人都是独裁者的敌人。今时今日身处在香港的我们,观看电影时必定非常有共鸣,比其他国家的观众更明白那些道理。
发生在1932至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跟中国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一样,都是由共产政权失败政策所造成的。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农民须交出土地给国家,然后国家再强迫农民到集体农场耕种,但失去了私有产权,再加上有经验的农民都逃离苏联,导致农产量大幅下降。
荒谬的是,当年苏联的农产量出口不断上升,除了因为想获得外汇买武器和工业设备之外,也是为了显示国运昌隆的假象,但代价是牺牲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更恐怖的是,当时乌克兰发生独立运动,史太林更借农业集体化政策「借刀」屠杀乌克兰人。
中国大陆图书馆连《动物农庄》和《1984》都要下架,《新闻守护者》能够于香港上映也不是必然。惨痛的历史让我们警惕极权独裁的可怕,让我们珍惜得来不易和仅有的自由。
最后,向所有记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