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环保署长李应元以太空船比喻地球,加入大只500我们搭船乘坐游轮到各个港口可停靠补给,但在地球这艘太空船却无法停靠到任何星球去补给,这艘太空船上的资源用完就没有了,若不能让资源循环,资源基本不够用,必需想方法就有限的资源作无限的应用。台湾从渣滓岛变资源回收的模范生,走过一段不短的路途,在迈向“物质零废弃、全循环”的新阶段,关于经济开展与环境维护兼筹并顾,树立永续的家园,政府有何前瞻的战略与详细作为呢?
国内自87年开端推进资源回收,从最初5.87%的回收率,到去年的52.51%,增长了近9倍,回收总量从55吨增加到413公吨,20年来累计总量约4000万公吨,年减碳量达203万公吨,将这些回收物品衔接起来约长4500万公里,可绕地球约1100圈。这傲人的数字背后,政府终究做了哪些事呢?
分类回收从严把关
为鼓舞全民参与回收,环保署补助中央环保局建置村里资收站网,全国已设立1299站,施行集点机制回馈作为村里的公益基金,运用在社区环境维护、奖助学金和中低收入户济助等用处,强化村里基层建立与照护,不只降低渣滓量,并可进步生活环境好质量。
关于回收商,经分类后的资收物需契合允收规范才可送进处置厂;而关于处置厂,则规则需契合资源回收再应用比率及有害物质去除比率后,才予以补贴。此外环保署拨出每年1亿元,补助中央环保局优先雇用低中收入户、身心障碍和60岁以上长者等人员,成立资源回收大军,目前共雇用4233位,辅佐清洁队停止资源分类与回收等工作,使经济生活困苦、身障、高龄或遭遇家变的个体户取得工作时机,兼有社会扶助的作用。
环保转念 推进永续物料管理
台湾资源回收的成果傲视全球,可归功于20年前环保署为落实消费者义务制度,大只科技好物成立“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睬”,以提供经济诱因的方式,鼓舞制造业与回收处置业者投入绿色设计、消费的循环再消费业,并回馈民众参与资源回收工作。
但是,高回收率下能否同等高循环应用率,近来遭到民众的质疑,资源再生业者也道出收取原料的窘境──资源回收的补贴缩减,有些项目以至不补贴,形成资源缺少、影响再生应用率。
我国原物料约有7成来自进口,如何决策各种物料的进口数量及比率,并到达物质循环再应用,台湾有更迫切的需求做好源头管理。环保署于102 年开端推进永续物料管理(Sustainable Materials Management,简称SMM),从源头规划管理一切的原物料和废弃物,也即经过控制物质的流向和系统化思想来处理废弃物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逐渐树立根底数据材料库,作为决策根据,以便落实高效率、高价值、高循环的“资源效率极大化,环境冲击极小化”的目的。
取经国际 废弃物资源化的详细作为
环保署参考欧盟、日本与荷兰的架构、作法与现况,分离国内资源再应用的经历与成果,大只500平台推出“107至109年资源回收再应用推进方案”,分由消费、消费、废弃物管理及二次料市场等4个面向执行。
在消费方面,健全物料基线材料,从源头控制能资源运用情形及流向,包含均匀高达7成进口的金属、非金属、生质物、能源四大物料,以及矽、烟煤、铜、镁、锡、銻、鈷、稀土元素、銦、鍺等十大关键物料;推进易循环的产品设计,使其在寿命完毕时回归到工业循环;增强产业产出之废弃资源相互链结,促进产业共生,从而减少废弃物产生,到达109年资源消费力提升至69.4元/公斤的目的,相较2017年生长约2.7%。
消费面则针对一次用产品,逐年限制运用,并鼓舞运用耐久循环性产品,发明绿色消费形式,同时办理台中市一中街商圈等减塑示范商圈;此外,推进租赁或共享等具有权移转的创新商业形式,以运用取代具有,力拼109年人均物质消费量降落至10.4公吨/人的目的,较2017年降落约5.5%。政府单位率先示范,推进绿色采购。
在废弃物管理方面,设定109年普通废弃物焚化及掩埋量减量7.15%、事业废弃物焚化及掩埋量减3%的目的,一方面参考欧盟、德、日等相关法令制度,让资源循环法规制度更完善;一方面增强处置业与消费者的连结,媒合优先推进循环经济的产业,树立资源经济产业循体系,进步回收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规划设置至少3座厨房渣滓生质能源厂,并强化分散式及小型厨房渣滓堆肥厂相关设备效能,促进再生能源技术及新兴产业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