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关注
一个坑,
一棵树,
一桶水,
这个日本老人,
坚持到生命结束。
远山正瑛
恩格贝,
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腹地。
30年前这里风狂沙漫,
植被稀疏,
被称为不可治理的,
“地球癌症。”
30年后的今天,
这里绿树成荫,
果蔬菜园、牛羊养殖场遍布。
成了国家级的,
“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这个奇迹的创造,
首当归功于一位日本老人,
这个日本人叫远山正瑛,
日本的“沙漠之父”。
在他83岁高龄之时,
义务到中国的恩格贝种树治沙,
一种14年,直到逝世。
1991年,
已经83岁高龄的远山正瑛,
来到恩格贝治沙。
每年他要在那里,
住八九个月。
几乎天天出门种树,
每天种10个小时。
不管寒冬,
还是50度高温的酷暑,
他都在第一线植树、浇水。
起初在流沙上种树十分不易。
他带着志愿者,
用木棍砸坑,
固定沙柳条。
再一桶桶提水来浇,
一棵树至少浇上6桶,
往返12次。
而且严格遵守种树的步骤。
坑洞的深度和宽度、
摆放正中的距离、
树苗之间的距离、
土壤的松软程度等等,
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有偏差。
尤其是树坑,
为了保持水分,
必须要深挖80厘米,
少一厘米都不行。
在毫厘的较真下,
栽种成活率,
从50%提高到80%。
工作时的远山正瑛,
不容被打扰。
即使当地领导过去,
也要被晾在一边。
在他的感召下,
从1991年到2004年,
累计7300多名日本志愿者,
包括他的子女和孙辈,
一批批相继来到恩格贝。
种下了300多万棵树,
将30万亩恩格贝黄沙,
覆盖了三分之一。
功勋墙上写满了日本志愿者的名字
他将“癌症沙漠”治愈,
让恩格贝成了世界治沙的典范。
联合国授予了他“人类贡献奖”,
中国政府授予他友谊奖。
江泽民两次接见他,
内蒙古政府为他立塑像。
他还有个最大的愿望,
在恩格贝创办一所世界沙漠大学。
但这个愿望在他离开之前,
终究没有实现。
2002年回日本过年时,
远山正瑛摔坏了腿。
他是坐着轮椅,
飞回了恩格贝。
甚至刚落地,
就摇着轮椅,
直扑试验田。
后来腿伤渐重,
不得不回日本治疗,
但病菌最终感染到肺。
弥留之际,他说:
“我还想再一次站在沙丘上。”
2004年2月27日,
远山正瑛在日本逝世,
享年97岁。
14年啊,从83岁到97岁,
远山在恩格贝每天工作近十个小时,
被称为来自日本的“治沙愚公”。
一个垂暮的日本老人,
如此执着于中国的沙漠植绿———
究竟为什么?
“为了赎罪。”
在生命最后,
远山不断向安田重复一段记忆:
1936年,
留学中国的农学博士远山沿黄河考察,
第一次面对库布齐的茫茫沙海,
骤生“治理沙漠”的宏愿,
还买了一块实验地。
但日本侵华的战火烧毁了他的美梦,
更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回到祖国,
远山成为一代“沙漠之父”,
把24万公顷的沙丘地变成了良田,
日本从此无沙漠。
可远山始终无法忘记年轻时的梦想,
更无法释怀日本对中国的伤害。
一梦六十载,直到耄耋之年,
远山终于有机会选择恩格贝作为最后的归宿。
这里有志同道合的中国创业者,
这里有年轻的回忆,
这里还有侵略的伤痕,
境内一处“死人塔”,
傅作义部队在那与日军对峙三天三夜,
黄沙里中国军人的累累白骨,至今可寻。
远山坚信,绿化沙漠是通向和平之路。
十数年艰苦奋斗,
30万亩恩格贝黄沙“绿”了12万亩。
“如果在中国不能每天种树100万棵,
将会输给沙漠!”
恩格贝人未酬的壮志,
也是远山至死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