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目妖九目妖-最热门有趣的资讯

九目妖-最热门有趣的资讯
让九目妖每天提供最有趣的新闻文章

“台版王思聪”:19岁辍学做生意,却因一只狗赚了600亿,蝉联台

说起“旺旺”,在中国算是家喻户晓,是每个80、90后的童年回忆,但对于它的主人、台湾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你又知道多少?

从小街头称霸,却凭借街头哲学,成为众所周知的米果大王;19岁当老总赔一个亿,却依靠“一只狗”成为台湾首富;从浪荡公子、败家子到台湾首富,在他的生命中,多次被人看扁,但最终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别人看错了他。

“我祖父很有钱,我爸爸也很有钱,我也有一些钱。”蔡衍明说。

富二代接手家业,1年亏了1亿

被骂败家子,一夜之间开悟又开挂

蔡父蔡阿仕本是台北富甲一方的大商人,蔡衍明因为是最小的孩子,所以深受父亲的喜爱。但是他却不爱读书从小就是个街头霸王。

1976年时,蔡父接手了友人经营食品代工与外销的宜兰食品厂。或许是看到自己的老幺整天无所事事,想调调其脾性,蔡父便将食品厂甩手塞给了蔡衍明。

时年19岁的蔡衍明,当惯了公子哥自然是心高气傲,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我账也看不懂,人也不认识,我又不敢问。损益表是赚是赔,我也不知道。”

但啥都不懂的毛头小伙却操心起食品厂的战略转型。蔡衍明做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决定——不再做代工外销,要做自己的品牌产品。

蔡衍明决定做自己品牌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代工要看别人的脸色,要被压价,甚至随时都可能踢你出局。”

照葫芦画瓢学别人打品牌、做内销,并开始生产“浪味鱿鱼丝”。不过蔡衍明没有迎来预料中的成功,一年多下来,赔掉一个多亿。蔡衍明也落下了个“败家子”的称号。

人生中的初尝失败让蔡衍明情绪极度低落,很长一段时间,他甚至都不敢与周围、家族的人对视,他怕看到在他们眼中那个被看扁了的自己。“败家子”这个标签在蔡衍明心中已无异于插在死囚脑后的草标。

在爱犬的陪伴下,蔡衍明逐渐康复,也正是因为爱犬,才有了旺旺这个品牌,性格发生变化的他,决心从头再来。

东山再起

一只狗成就其米果大王地位

沉寂了两年,这期间一直想证明自己的蔡衍明,终于发现了商机。

1980年的台湾,正处于经济繁荣时期,休闲食品,特别是米果,如同今天的咖啡馆,是一种时尚和潮流,但台湾人吃的都是日本零食,并没有本土品牌。

于是蔡衍明决心不做进口,做出自己的品牌,也就是这些因素,让他一跃成为“米果大王”。

1、敏锐的市场观察力

蔡衍明在观察到米果进口生意好赚,同时台湾又有良好的原材料——稻米资源的时候,立刻决定从上游制造端入手,而不是先赚快钱做大米果的进口贸易。虽然,在米果制造技术和旺旺这个自创品牌上颇费周折,但却很好的捕捉到了市场机会,更是为日后的价格竞争铺垫了基础。

2、技术过关

好的产品伴随着好的技术。年仅22岁的蔡衍明为了学习米果技术,专程来到日本,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厂之一的岩冢制寻求合作,希望能够引进技术。经过两年时间的软磨硬泡,终于,他的诚心打动了桢计作,把米果制造技术交给了他,这就有了后来我们熟知的“旺旺仙贝”和“旺旺雪饼”。

左二是桢计作,右二是蔡衍明

3、品牌营销

喜欢狗的蔡衍明,将产品名字取为:旺旺,一是图一吉利的寓意,二是郎朗上口,容易被人熟知。

于是,从1983年开始,凭借师承米果之父的技术优势,蔡衍明立刻投入大笔资金做广告,由于广告宣传有效结合了台湾民间信仰的祭拜习惯,旺旺的米果产品一上市,立刻引起了抢购风潮。

大手笔的营销投入,快速的渠道入侵,印着“旺仔”标志的米果热卖全台湾,在台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5%!

看到大陆商机,进军湖南

宁可白送,不向陈规妥协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旺旺也正式进军中国大陆,第一个工厂投在了湖南望城。

“投资就是凭感觉。当时湖南省领导对我很好,我们投资的第一个厂在望城,那时候走到那里,看到‘旺旺—望’,就决定了,好像就是这么草率的。”

湖南稻米资源丰富,能够为米果生产提供原料,劳动力也充足。同时,旺旺当时的投资只是千万级别,在外资云集的沿海城市,势必不会得到政府的重视,但在湖南,作为第一个投资的台商,势必能够得到很多的优惠政策。

旺旺在湖南的第一家厂建厂之后,蔡衍明去郑州参加烟酒会,当场就有300货柜的米果签售,而且协议上都是款到发货。于是,旺旺台湾工厂24小时加紧制作,把米果从台湾运抵大陆,没想到交货的时候大陆经销商却要求卖完之后付款。

蔡衍明不想妥协,他选择在长沙、上海自己开门市卖。

“还是卖不了那么多啊,后来就送给小孩子吃了。”

他将旺旺仙贝分送给上海、广州、南京、长沙等地的各级学校,学生们人手一包。没想到这样反倒打开了当地市场。

趁热打铁,蔡衍明又赶紧砸钱做广告,“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广告词很快人尽皆知,旺旺食品独特的口感、漂亮的包装也广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最终,投产当年,蔡衍明就创收2.5亿人民币。

竞争者涌入,硬碰硬

新加坡退市 香港再上市

1994年后,中国大陆市场有两百多家食品厂加入“米果大战”,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导致市场上米果的价格由最初的1公斤50元降至30元。

蔡衍明想到的应对策略是推出低端品牌,在各地扩建生产线,加大产量,降低成本,从而把那些刚起步的对手挤出市场。

成本降低、生产率提高之后,蔡衍明迅速掀起价格战,旺旺推出四个副品牌的低价米果,一口气将自家产品骤降到1公斤5元,狠辣令人咂舌。他说,“除根之后,才好做”。

另一边,他又利用各地政府高涨的招商热情,接连在各地投资办厂,完成了制造端的快速扩张,加大产量,减低成本。

此时,米果的价格已经恢复原先的水平,但旺旺的市场地位从此再也无人能撼动。

就这样,靠着一包一包的米果,蔡衍明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2016年,蔡衍明力压郭台铭,再次蝉联台湾首富!

1996年,蔡衍明决定将旺旺挂牌上市。当时在台湾申请上市的程序非常复杂,而新加坡政府又正大力吸纳中国企业去当地交易所上市,于是蔡衍明舍近求远,选择在新加坡挂牌。

但新加坡股市交投不够活跃,自从旺旺上市后表现一直平淡,虽然每年净利率达16%,却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师傅市盈率一度达40倍。

“被提到说差人家很多,成就感没有了,叛逆感就出来了。”

蔡衍明决定转投港交所,不过他不甘心让投行与私募狂分利润,他做了一个相当江湖气的决定: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义向12家银行财团联贷8.5亿美元,用于收购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转投H股。

这一做法无疑极其冒险,因为他要顶着每天高达15万美元的贷款利息。蔡衍明行动非常之迅速,从撤离新加坡,到登陆港交所,前后只用200多天,旺旺的市值则从35亿美元提至51亿美元。

“米果大王”变身传媒大亨

早已证明富可过三代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1月,米果大王蔡衍明画风突转——以个人名义出资收购了台湾中时媒体集团旗下的《中国时报》、《工商时报》、《时报周刊》和中时电子报、中天电视台、中国电视公司,成为媒体大亨。

很快,这家拥有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媒体等多业态的老牌传媒集团,在名称前面加上了“旺旺”二字。

不过与同行之间的媒体骂战,也一度让他陷入利用旗下媒体攻击异见者的的舆论中。

不过,现如今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和社群媒体的兴起,让话语权有机会下放给一般百姓,有时一篇有影响力的网络文章,就有可能等同于一篇纽约时报专栏的份量;一则有争议的微信或微博的内容,也常会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

但可以想象,这位米果大王、传媒大亨蔡老板仍在借势新兴领域和中国大市场,期望寻找更多的机会。

关于蔡衍明,民间很有很多传闻,有传闻他有过7个女人,共生了10个孩子,而且蔡衍明认为街头一年,更胜读书三年,还要求孩子年满18岁便不再升学,直接进入企业学习经营。甚至很多人对蔡衍明不屑一顾,觉得没怎么读书、又是个小混混,走到今天全靠运气。

但就是这样一个“败家子”、“小混混”,却在几十年的商界浮沉中,靠着街头特有的智慧和坚持,证明自己决非浪荡败家子,富可过三代。

 

九目妖
上一篇:她抛弃出轨渣男、拒嫁豪门,54岁虽未婚却拥有5亿身家…证明靠自
下一篇:嫌老妈做饭难吃,正太决定自己下厨,结果17岁就在纽约开了一家大
隐藏边栏